茶叶标准是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茶产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标准的制定必须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了做好2020年黔南州茶叶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使标准更具有实用性与推广性,黔南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3月28日-4月5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都匀毛尖茶手工标准加工数据采集工作,本次数据采集主要包含茶叶鲜叶标准等级数据测定与传统都匀毛尖茶手工加工数据采集两方面内容。
欧平勇副院长、中国制茶大师加工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茶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半手工半机械加工的茶叶占茶叶总产量的90%左右,手工茶的加工由于加工成本高、技术水平要求高等原因,企业对纯手工都匀毛尖茶加工量越来越少。但是,都匀毛尖茶在1982年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称号,所采用的工艺就是原都匀茶场研制出的都匀毛尖茶手工加工工艺,手工都匀毛尖是都匀毛尖茶的一大特色亮点,同时也是众多都匀毛尖老茶客的追求,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我们非常有必要将都匀毛尖茶手工加工工艺保留并传承下去。
一芽一叶鲜叶等级标准
根据近两年的消费市场及消费者反应,传统手工加工的都匀毛尖茶干茶颜色偏黄,部分消费者误以为是陈茶,本次茶叶研究所在做加工技术规程数据采集的同时,特别注重工艺的改进,经过多次的试制试验,对都匀毛尖茶手工加工过程中杀青、揉捻、做形、搓团提毫、烘干等整个过程的温度、时间、加工适度标准等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为下步《都匀毛尖茶加工技术规程》修订提供数据支撑。
欧平勇副院长、中国制茶大师加工都匀毛尖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