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到黔南州农科院调研
来源:粮油作物研究所 作者: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都匀毛尖茶研究院)
字号:

9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携团队莅临黔南州农科院盘江科研基地,深入开展农业科研调研与技术指导工作。贵州省农科院品资所所长向阳,黔南州农科院党委委员、院长李琼芬,党委委员、副院长李长贵及院相关科研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调研期间,刘旭院士始终扎根田间一线,脚步遍布盘江基地的试验田、种质资源圃,俯身察看各类作物生长态势,与现场科研人员深入交流,详细询问基地在作物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评价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等核心工作的进展,从本土特色作物资源的普查入库情况,到抗逆性、丰产性品种的筛选试验数据,再到育种材料的世代选育进程,院士均逐一细致了解。

在实地考察后,刘旭院士对黔南州农科院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黔南州农科院在种质资源储备上“家底清、特色明”,已积累一批兼具地域优势与科研价值的本土资源;在品种选育上“接地气、成效实”,培育的多个作物品种贴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为区域粮食安全与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下一步工作,刘旭院士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要强化种质资源的系统挖掘与高效利用,建议建立区域性种质资源共享协作平台,推动本土特色资源(如适应喀斯特地貌的耐瘠薄作物、抗病性强的地方品种)的深度鉴定,挖掘其独特基因价值;要优化育种技术路线,鼓励结合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突破传统育种周期长、精准度低的瓶颈,加快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突破性品种;要珍视盘江基地的独特优势,这片土地曾孕育出贵州首个高产杂交水稻组合等多个“贵州第一”,需进一步发挥其地理与生态优势。

调研结束后,刘旭院士还特别勉励基地青年科研人员:“老一辈农科人用几十年时间扎根田野、积累数据,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希望你们传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求实精神,既要沉下心做基础研究,也要抬头看产业需求,在新时代农业科技攻关中勇攀高峰,让更多科研成果惠及农民、服务农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