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秋冬季管理一般从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2月份结束。茶树在10月份以后,地上部芽叶基本停止生长,而地下部根系却相对处于生长活跃期,该时期加强土壤管理,为根系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促进来年春茶提质增产。同时,冬季茶树害虫及各种病菌的活动能力弱,抵抗力差,此时进行病虫防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秋冬季茶园管理十分重要,以下是茶园秋冬季管理关键技术:
一、深翻除草
茶树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和采摘,树体已消耗了大量的养分,行间土壤也变得很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茶树的根系生长。秋冬季深翻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通透性,对恢复茶树生机十分重要。深翻一般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上旬进行,深度20厘米左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深耕时结合铲除杂草,埋入土中,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发育。
二、普施基肥
9~11月份是茶树根系生长发育高峰期,秋冬季树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翌年春梢萌发起着重要作用,秋茶结束后施用基肥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宜在10~12月份进行。秋冬季节未施肥的茶树入春后常表现为长势较弱、叶片小而薄、品质差、产量明显下降。基肥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如猪牛粪、堆肥、饼肥等,配合施用少量磷肥。基肥施用量一般占全年施肥量的30%。不同生长阶段的茶园施肥量有所不同。幼龄茶园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饼肥100公斤,配施磷肥20公斤;成年茶园为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2500 公斤,或饼肥200~250公斤,外加磷肥50公斤。施肥应沿行间开沟深施,也可结合深耕进行。施后应覆土,防止肥料流失。对梯级茶园,肥料应施在梯级内侧。
三、病虫害防治
3.1 切实做好清园、封园工作
茶季结束后,修剪与清园,剪去病虫害、细弱、边脚枝,及时将杂草、枯枝清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清园后喷洒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茶园及周边空隙地要均匀、全面喷洒。减少越冬蜥类、粉虱类、螨类和多种病害,减少第2年病虫基数。一般11月底结束。
3.2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安全用药指导,根据产品不同销区制订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适时对症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如天王星、苦参碱、虫螨克等农药,做到适时用药和一药兼治。杜绝使用剧毒、高残留禁用农药,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慎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啶虫咪、三唑磷、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和敌敌畏及吡虫啉等。
3.3 通过农艺措施调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不同程度修剪
采用灯光(诱鳞翅目茶毛虫、卷叶蛾等成虫)、色板诱杀害虫(20~25块/亩,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黄蓟马);结合耕作进行深翻。
四、及时修剪
4.1 对管理科学、茶蓬面整齐、采摘面高度适合的茶园,修剪可以推迟到春茶采摘后进行。春茶后剪修可以抑制夏茶的产量,提高秋茶的产量,增加季节性的优质茶;
4.2 对管理不科学、茶蓬面不整齐、采摘面过高的茶园,修剪宜在秋茶结束后或者在重霜结束后的“大寒”至“立春”进行;
4.3 对部分采摘面过高且树冠面已发生较多的鸡爪枝、茶叶瘦小、荚叶多、产量不高的茶园,要采取深修剪来恢复树势,方法是:剪去树冠面上部15厘米的一层枝叶或于80厘米高度处进行平剪;
4.4 对多年未修剪、经济效益极低的茶园,可采取台刈等重度修剪的方法。
深修剪和重修剪的茶园应结合施重肥进行,做到亩施“合缘”牌酵素菌生物有机复合肥和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各100公斤以上,宜在秋茶结束以后立即进行,以利茶树在翌年春季能早生快发。
五、寒冻害防治技术
冬季、春初容易发生寒冻害,使老叶青枯脱落,新梢红变,影响产量与品质。根据气象预报,提前作好预防措施。
5.1 茶蓬面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待寒潮过后及时掀去。
5.2 寒潮到来时,土壤灌水或喷灌,减轻寒、冻害。
5.3 降温到4℃之前,在空旷处熏烟堆,防霜冻。
5.4 安装防霜冻专用风扇。
冻害茶园补救措施:待冻害天气结束后,及时剪除冻害造成的枯死干枝。程度较轻(仅叶片受害),不修剪或酌情轻修剪;骨干枝已受到伤害,重修剪。原则上冻到哪里就剪到哪里。
六、茶园培土。
选择一些外来的洁净土,如茶园四周或其他坡地上的红壤土、黄壤土、泥土等,培到茶树基部,厚度达10厘米左右。一般要求粘性土茶园培入砂质的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培入粘性土;低产茶园和衰老茶园则应培入红、黄壤心土。培土可加厚耕作层,提高土壤活力,防止土壤“老化”,对促进春茶提前萌发,提高鲜叶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